联系方式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其他

日期:2023-06-24 11:31

对于广东文学界来说,今年5月23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当天上午,广东省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老中青作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广东文学事业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重温初心使命。


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历来是一方文学的沃土。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曾评价称,从古至今,广东文学以渗透着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的“岭南大义”为其根本气质和精神品格,同时又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显示出强烈的创新、求变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文学在创作题材的拓展、思想内涵的提升、艺术手段的运用均不断实现新突破,一大批精品力作成为展现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程度的“文化名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广东文坛更是收获连连,喜讯不断: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入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二十大好书”;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葛亮中篇小说《飞发》双双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讲述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纪实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引起强烈反响……


“采九州之精华、纳四海之新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广东文学迎来了发展的崭新阶段,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广东作家正以竞标争先的干事创业热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追求,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力,不断尝试书写更多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以精品力作助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以文添彩 勾勒岭南历史文化图景

“省作协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期间,我和一众作家、艺术家前辈和同仁交流甚欢,令人如坐春风。”回想起5月底在广州期间的见闻,著名作家葛亮不禁感叹。


成长于六朝古都南京、长期在香港工作与生活的葛亮,既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耳濡目染的亲切,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文化型态间交流与互动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卓越能力。近年来,他在写作上一直致力于尝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达方式,这让他不断接近传统文化砥实厚重的本源所在。


葛亮透露,继去年出版长篇小说《燕食记》之后,他计划加大对岭南传统文化的发掘、发现与书写。他打算以岭南积淀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深入中华传统行业的历史文化脉络,创作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画锦堂》。新作的历史背景、人文底蕴与人物谱系,有意与《燕食记》构成丰厚的呼应与历史的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岭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我愿以绵薄笔力,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基点,勾勒丰赡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图景。以文为履,砥砺前行。”葛亮说。


与葛亮一样,将目光投向取之不竭的岭南传统人文素材富矿的,还有著名作家郭小东。最近,他又回到了出生地——潮阳铜盂,出席铜盂中学百年校庆活动。“15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潮汕地区,对家乡感情很深。”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独特的潮汕地域文化就像一座亟待开掘的宝库,正等着人们去反复探寻。


过去十年来,他屡屡返回潮汕,曾沿练江两岸,溯江77公里,拜访两岸古村落,体验乡村中国的余韵,并为长篇小说及电影纪录片《练江潮》做田野笔记。在笔记中,他写下这样一句很有诗意的话:“在宋的墓葬、元的碑记、明的残垣、清的家庙中寻找潮汕乡村,以及河流的魂灵。”


2016年开始,郭小东陆续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铜钵盂:侨批局演义》和《仁记巷》《光德里》,用史诗式的叙事,在描绘郭、马两大家族日常起居的过程中,自然而细致地向读者展现“精细”和“礼数”等潮汕人文精髓;另一方面,他又以“抢救历史”的决心四处奔走,打捞散落在潮汕各地的珍贵历史碎片。今年2月,根据郭小东长篇小说新作《受降地》改编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在汕头举行开机仪式,该小说入选广东省作协“三重”(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点风物)扶持项目。汕头是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之后中国境内的受降地之一。为了还原这段历史,他深入采访10多位95岁以上的历史亲历者和抗战老兵,留下受降地现场最后的声音,还在作品中揭示了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等潮汕民间文化中所蕴含的抵御外辱的特殊意义。


以心作笔 奋力描绘“广东版《人世间》”

2010年8月,作家丁燕从新疆南迁至广东,接下来的十年里,她一口气创作出“工厂三部曲”。在东莞,她以一名流水线女工的身份“潜伏”进厂,住进女工宿舍,与工人们同吃同住,然后在2013年、2016年出版了非虚构作品《工厂女孩》《工厂男孩》,此外还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工厂爱情》。


今年四五月间,丁燕重返工厂,为《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再版及《工厂爱情》出版补充新内容。这一次,她发现厂区内的工作生活环境已悄然变化,新生代工人们的情感诉求也更丰富多彩。其中,通过拼搏奋斗从女工到女厂长的传奇女性,自学成才、受人尊敬的高级技术工人,来自天南地北却在工厂缔结良缘的普通夫妻……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丁燕看到了工厂写作的无限可能性。


“工厂是制造业大省广东最有特色、最不应被忽视的题材之一。”丁燕说,她的写作将紧紧扎根珠三角,以“岭南文化”为核心词汇展开深度书写。


今年2月,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深圳前海,是广东省设立的首个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来粤30余年的杨黎光,也是当时“新时代的春天故事”主题采风团的一员。


杨黎光刚刚完成了一部讲述深圳一个移民家庭4代人故事的长篇小说《寻》,从个体命运的角度反映深圳40年的发展,将于今年8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他发现,人们对于深圳的关注大多集中于经济特区时期,而鲜有人用一种宏观的、具有纵深感的、带着历史思考性质的眼光,重新考量深圳这块土地在近现代中国走过的坎坷又精彩的道路。


他为这段历史找到的“落脚点”,是深圳河。据他考察,深圳河的名字要追溯到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人将“罗溪”误作“深圳河”,后来这个名字便一直流传下来。由此,他想到以“深圳河”为题眼,构思创作一部关于“一条河,两座城”“深港融合”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将以河流为经、历史为纬,描绘深圳与香港从离别到重聚、相互“过河”共同迈向繁荣的历史画卷,以此折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这将是一部讲述国运的大书。”杨黎光说。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聚焦广东创业故事、湾区一线建设,以心为笔,现实为墨,正成为许多作家的共同选择,省作协在组织精品力作方面,更是旗帜鲜明地发出“打造新版‘人世间’”的倡议。其中,著名军旅作家唐栋今年将在广州、佛山等地深入采访半年,计划在两年内创作出一部40万字有关“中国梦”、创业史的长篇小说《东塔西塔》;著名作家陈继明也计划在《平安批》之后,到潮州、汕头、梅州、蕉岭等地体验采风,创作一部讲述韩江流域两个家庭、两代大故事的长篇小说新作。


以梦为马 书写真正具有湾区气度的作品

正如陈继明所言:“到生活的第一线去,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做好观察者、亲历者和实践者,以火热实践为源头活水,然后再做创作者、书写者、表演者,才有可能拿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而对此有着深切共鸣的作家们,显然并不局限于长篇小说或者纪实文学领域。


“长江是上天早已预留给李白的/如椽大笔……千里蜀江行旅图,不过是/长江试笔的一小划”“一千二百年后,我辈岂是蓬蒿人/看到一个个浪里白条弄潮儿/勇立潮头,来了,来了……”今年《上海文学》第一期发表了著名诗人杨克的长诗《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李白同游》,随后,诗作亮相新华网“新华悦听”栏目。


诗人自述,写作这首诗,是为了致敬几十年来为中国经济腾飞筚路蓝缕、不懈奋进的所有的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劳动者,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今时今日如同青年李白仗剑远游时那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蓬勃气象。“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国度,具有丰厚的历史与古典文化,应当得到我们的重新挖掘。”杨克说。


杨克还透露,他还将于近期出版一部新工业高科技题材的诗集《每一粒光子的轨迹》。湖南矮寨大桥的经历,上海商飞采风的C919大飞机,连同大国工匠,都成为诗人的书写对象。


在杨克看来,广东是高科技和新工业的热土。书写广东,早已不仅仅是书写广东本身,更包含了整个国家的时代精神与发展蝶变。作家、诗人们有责任把身处的时代境遇呈现出来。


“古人能把一匹骏马写得很传神,同样地,今天的作家、诗人也能以梦为马,把高铁写得触达人心。”杨克说,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工业和现代文明的书写,而挖掘人们内心对新事物的感受,也是拓展诗歌边界、推动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著名作家庞贝。他认为,广东人的传统性格有低调务实的底色,既有的广东文学力作也多是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广东是近代以来社会变革风潮的引领者,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行者,以此检视我们的文学创作,我们的文学创作就应寻回和重建某种能力,这应是世界文学大视野中的现代性。”庞贝如是说。


自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之后,深圳作家蔡东的创作近况一直备受关注。“对写作者来说,作品质量是最根本的。作为写作者,要有高远的艺术追求,有志于写出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有志于写透一种人生或一种情感,抵达较深广的境地。”谈到创作目标时,蔡东表示,“对新时代新气象保持灵敏度和洞察力,不断尝试从更本质的意义上书写世事,书写真正具有大湾区气度和景深的故事。”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编程辅导网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QQ:821613408 微信:horysk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从网络整理而来,只供参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本站删除。 站长地图

python代写
微信客服:horysk8